4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否兼顾环境效益,是政府应该充分考虑的事情★,正如前期在都江堰上修建什么杨柳湖水库一样,对环境和文化遗产都是损害!
【提要】我国不少世界遗产地主要被视为旅游资源★,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开发它的资源和利用它的经济价值,而忽略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尊重★,对世界遗产地在精神★、文化、生态★、资源方面的综合功能,很不重视★。很多地方一旦获得世界遗产称号马上就被作为摇钱树,各种有悖于世界遗产保护原则的开发项目随之一哄而上。许多世界遗产地的价值、魅力和声誉,在各种充满功利欲望的大规模开发热潮中★,离我们越来越远★。
3★、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了后,想要恢复是很难很难的!为了一点短视利益,迟早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!
又一场相似的争议:水电部门要在江河上修大坝,地质、环境、生态★、文化等领域的专家激烈反对。不同的是★:都江堰建坝之争的焦点是有2200多年历史的“世界文化遗产”;怒江建坝之争的焦点是“世界自然遗产地★”、地质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重要水源涵养地、生态功能区。
水电的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众所周知的事实,人们早已习惯了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”★,★“让所有河流都布满电站”的思维模式★。而如今,★“关注并保护一条自然的河流”与★“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”两种观念的矛盾越来越尖锐★,哪一种代表人类的长远利益?
在大坝后面储存了数月甚至几年的水★,因藻类大量生长导致富营养化,会严重污染水库和下游的河流。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,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★,同样导致温室效应。
怒江地处东亚、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,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地区,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。
搜狐网《特别关注》栏目现改名为《搜狐观潮》★。本栏目的文章均转载自合作媒体★。欢迎网友发表评论和来稿。
2、我们目前只掌握了修坝的技术,也许多年后,我们学会了拆坝的技术★,那时每年拆几座大坝将成为时尚★!
投资者为节省投资,将眼光定格在众多风光优美的天然高山湖泊,毫不顾惜不可再生★、本应造福当代后世的宝贵风景资源★。人们深感忧虑:众多的天然湖泊景观将在不久被★“斩尽杀绝★”。
水电并不廉价。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,大型电站水库都会被快速淤积★,紫坪铺水库的设计寿命是200年★,有专家预计它的寿命也许只有几十年★。在怒江这样湍急的河流上建坝就更不值得了★。
文章说★,难道70亿的投资者有权力置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公约、我国的文物保护法于不顾?文章指出,计划经济的逻辑与部门利益的结合,其强势心态决定了他们利用权力攫取部门经济利益的特性★。要抑制地方政府利益部门的内在获利冲动★,只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★,绝不开先河★。有关利益部门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★,并承担既成的经济损失★,如此★,才是对法律与文物的双重尊重★。
2.不适当开发带来的损失★:不适当的水电建设对西部环境的破坏,不亚于甚至将超过对天然林的滥伐。人们往往只盯着水力能源开发带来的局部经济利益,却少有人算算不适当开发带来的环境效益损失和长期的社会、经济效益损失。3★.水坝功能有没有虚妄性★:几乎所有的水坝计划书都高估了水库的使用寿命及工程效益。事实上,大部分水坝都不能达到其预期目的。
辽阔的中国大陆上能不能留下两条生态河流★,以免我们在匆忙的经济大开发之中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?